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会上介绍,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对家政服务真正转向职业化、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更好保障从业者和消费者利益的长效机制。
当前社会对家政服务的消费需求火热,然而市场上却没有几个让人信得过的服务提供商。原因之一就是目前的家政企业多是中介制企业,充当的仅仅是为雇主和家政员牵线搭桥、从中收取中介费的职业介绍者角色。这样的三方关系,看似能够解决各方难题,实际上对于行业健康发展不利。中介没有自己的员工,不必对家政人员的管理、培训和服务负责,难以保障服务质量。近年来,家政服务员虐待幼儿、老人以及偷盗财物等事件时有发生,使家政行业遭遇信任危机。一旦出现纠纷,雇主和家政员双方的权益都难以得到保障。
相比于家政中介,员工制家政企业则要规范得多。家政企业将家政员吸纳为企业员工,让家政从业者有了归属感,从业人员有了稳定收入,享受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同时,家政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培训,对员工的素质与能力负责。作为企业员工,家政人员在提供服务时会有更强的自我约束意识,更加注重个人口碑、服务质量及企业形象。此外,在员工制模式下,家政服务提供方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更加清晰,一旦发生纠纷,都可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免除了家政人员与雇主的担忧。
员工制家政企业虽说是行业发展方向,但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不少堵点。首先便是运营成本的提高。员工制家政企业,除了要负担人员的管理及培训,还要承担员工的社保缴纳,这对于家政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成本负担。此外,家政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企业更愿意多拿一点现金,对社保缴纳却并不积极。正是看到了家政企业转型之难,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家政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减税降费、灵活用工、失业保险返还、公租房保障、培训费用减免、表彰激励等6个方面的支持,助力家政企业转型发展。
行业主体是行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行业环境的构建者。家政企业只有主动强化自我转型升级的意识,承担起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才能使自己在行业发展中获得更大收益。希望广大家政企业,把握住此次国家促进家政行业提质扩容的政策机遇,顺应市场潮流,加强自我建设与管理,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家政服务。
来源:互联网